海水盐度高低,不仅影响海鲜的重量,还会影响海鲜的寿命、口感。
眼下正值休渔期,但挡不住海鲜市场的热闹,然而热闹背后有着看不到的陷阱。
刘小姐近期购买的蛏子上锅一抄出了半锅水,在咨询经营多年水产业的朋友后,曝出行业内幕——海鲜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人为降低盐度就可以让海鲜大量吸水后变得“虚胖”增重,“一斤吸水后能多胖几两”。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随着禁海休渔以及进入海鲜销售旺季,越来越多的水产销售商通过这种模糊的手段谋取暴利。但这种盐水低浓度问题取证管控难度大。不同于“注水肉”等明显的现象,需要长时间运输的海鲜难以做到全程监控。同时消费者维权难度大。消费者没有仪器、机构、专业人士的协助下,个人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最夸张可以增重50%
对于这一现象,背后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渗透原理。海水中的鱼类等生物生活在高浓度的海水中细胞浓度较高。降低盐度或换成淡水的时候,外界盐度低于细胞盐度时会导致细胞吸水,重量因而增加。
一些水产业内人士表示:“确实有一些牟取暴利的商家会这么做。”在运输和养殖的环节,慢慢调低盐度,鱼或者贝类就会吸水就会变得更重,最夸张可以得到50%的增重。就像多宝鱼批发一斤三十多元,半两就是1.5元。每次100斤的成交,也可以有150元的纯利润。
海鲜对于海水浓度非常敏感,浓度过低时会通过大量吸入海水平衡体内盐度,同时也会吸收水分而增加自身重量,但对于海鲜寿命、口感都会有较大影响。以波士顿龙虾为例,盒马的盐度标准为22‰的情况下500克的重量,随着盐度减低到一半养殖5小时候约可以增加到550克(10%)左右,随着低盐环境的时间拉长也会进一步增重。同时龙虾也变得容易死亡,口感变得干柴、无味。以蛏子为例,盒马养殖盐度为18‰,500克活蛏子在一半正常盐度的情况下养殖8小时,重量变为600克左右,增重20%以上。